下好乡村振兴“先手棋”,湖北定下这些目标!
导 读
乡村振兴,规划先行。2018年11月21日,湖北省委、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《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为乡村振兴打好“当头炮”、下好“先手棋”,受到广泛关注。2月14日下午,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杜海洋,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顺清,解读《规划》内容,并回答网友和媒体关注的问题。
发布会现场
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要走在中部前列
按照产业兴旺、 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《规划》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生产环境、农村社会文明、治理方式、农村居民收入等内容设置了26项指标,并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确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。
到2020年,全省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、走在中部前列,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;
到2022年,乡村振兴取得深入进展,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;
到2035年,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;
到2050年,乡村全面振兴,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全面实现,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。
为推动目标实现,《规划》还提出了湖北乡村振兴“65432”重大行动。
产业兴旺有六大行动,其中建设5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;打造10条千(百)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链;建设20个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;实现农村电商规模过千亿。
生态宜居有五大行动,其中建成省级生态村1500个;建设2000个美丽乡村;建成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。
乡风文明有四大行动,其中保护和改造100个特色文化村和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;重点保护100个传统村落。
治理有效有三大行动,其中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过5万元的村达到60%以上;“雪亮”工程实现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。
生活富裕有两大行动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2万元;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3%。
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
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杜海洋称,党的十八大以来,湖北农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,农村改革创新深入推进,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,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,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。同时,我省乡村发展仍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、农村生态环境不好等问题。为此,《规划》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注重解决主要矛盾,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。
针对我省乡村产业竞争力不强,大企业方面缺少领头羊,大产业方面缺少价值链,大品牌方面缺乏招牌菜,大融合方面缺乏闪光点等问题,《规划》提出加快推进中国农谷、中国有机谷、硒谷、虾谷、橘谷、药谷“六谷”建设,做大做强“荆楚农优品”举措。
针对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,《规划》提出推动城乡“四网”互联互通,构筑乡村通达路网,完善乡村循环水网,优化乡村清洁能源网,建设乡村智能互联网。
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,《规划》提出建设荆楚宜居、宜业、宜游、宜养“四宜”美丽乡村,实施长江、汉江、清江流域生态健康工程,推动“三江”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;实施大别山、秦巴山、武陵山、幕阜山“四山”生态保护工程,构建华中地区重要生态屏障;实施“千湖”碧水工程,彰显“千湖之省”本色;实施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”,实现全省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,宜林荒山基本得到绿化,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,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。
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顺清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湖北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。接下来,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: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,突出农产品加工、粮油蔬菜生猪水产四大千亿元骨干产业、打造新千亿元级朝阳产业三大重点,加快产业发展步伐。二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,将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、深化农村改革、抓好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实现“六个着力”。三是强化政策保障,在补贴优化、资金整合、金融支撑方面实现“三个强化”。
扎实推进规划落地落实
《规划》把我省实施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统筹细化成73项重大工程、重大行动、重大计划。杜海洋称,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将围绕《规划》部署的重大工程、重大行动、重大计划,落实落细到具体项目,形成谋划一批、开工一批、在建一批、建成一批、储备一批的滚动格局。
同时,按照前期项目抓报批、储备项目抓转化、已批项目抓开工、在建项目抓进度的思路,充分运用我省“两库”平台,建立完善全省乡村振兴项目库,建立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,优选一批、储备一批管长远、利全局、惠民生的项目,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,使之真正能够惠及农村、农业、农民,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。
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新闻发布会详情
记者:张均、黄啸
编辑:余晶
来源:省政府新闻办
热文推荐